「愛蘭」是位於埔里盆地之西、眉溪與南
烘溪沖積扇間的一塊小台地。台地上的四千多
位住民多半靠著在溪埔田種植茭白筍為生。

  「埔里因為四周是山,颱風很少吹得進來
,所以我們這裡老房子的屋瓦都只是用石塊壓
著,不必用黏接劑固定。」黃煥彰領著遊客穿
梭在愛蘭台地上的鐵山社區的巷道中,指著一
落落老厝說。而埔里也因為有高山屏障,有好
水不絕,有終年陽光普照的天氣,而成為台灣
手工紙的發源地。

  台灣手工紙的歷史其實不長,是在日治末期才從日本引進的,距今只有六十
多年的時間。雖然造紙術中國人發明的,但諷刺的是清朝統治下的台灣至日治中
期為止,由於使用的數量有限,因此台灣本身並沒有傳入製造文化用紙的技術,
因而二、三百年台灣所需的文化用紙,都是仰賴大陸或日本進口的。

 清晨八點,一如往常,「廣興紙寮」的抄紙台與烘紙台的十幾位師傅陸續就位
,沒有打卡、不用簽到,後來者與先到的人閒話兩句,就開始一天的工作。

  一頭灰黑相間的髮色,下巴鬍髭亂竄的抄紙師傅,雙手抬起不鏽鋼製的Keida
﹝篩紙器 ﹞ , 用膝蓋輕 觸按鈕,刷 的一聲, 如牛奶般的半透明紙漿 原料已經
準確的送入Keida中。他純熟的將紙漿來回晃動,有如一道極具韻律的運動,紙
漿透過搖晃的過程形成纖維交叉,濾去多餘的水後,即是一張宣紙的雛型。

  「今天的手工紙廠多半已經採用半自動化的工具,比起從前是輕鬆太多了。」
「廣興」的創辦人,黃煥彰的父親黃耀東說。

日治時代的造紙術是屬於「古法」,以今天可用機器代勞的原料調製而言,
從前是用大鐵鍋把稻草及樹皮的纖維原料煮爛,
這過程中必須有人站到灶台上用長柄叉翻動原料。
煮爛的草料再放入大缸裡加粉粒漂劑,一次又一次的過水漂白。
漂過的草料還要先除去表皮層與細枝,再放在臼裡用人工舂打成漿料。
不同用途的紙張必須使用不同的樹皮和配方,因此用什麼樹皮、放什麼配方、
份量的拿捏與蒸煮的程度,都是各憑本事的不傳之祕。
而抄紙與烘紙也是在器具上作了很多改善,
只是不變的是這些過程都需仰賴有經驗的師傳以目測及手感來拿捏每一道步驟。

  民國四十八年,當二十七、八歲的黃耀東
因姐夫買下一間紙廠的經營權後,投入這個完全陌生的行業。

  六0年代的台灣,
手工紙已經有了不錯的基礎,
也由於工資便宜,生產成本較低,
而逐漸打入日本的市場。
黃耀東在姐夫當股東的紙廠從基本學起,
尤其在調配原料上特別用心。
他認為,
一般人都說做紙第一要緊的技術是學抄紙、
烘紙,但是那都不及調配原料來的重要。
  黃耀東在姐夫的「國泰
紙廠」認真研究了十四年後
,因父親中風要照料而辭職
回到「愛蘭」台地上的家園
。當時正是台灣紙業全力搶
攻日本市場的開始,埔里的
紙廠都幾乎賺足銀兩,他想
,憑自己的本事應該不難有
一番作為,於是打定主意,
自己開一家紙寮,湊足資金
,一家最克難的「廣興紙寮
」招牌,就在愛蘭台地豎起

  黃耀東體會到不能再完
全仰賴日本市場,於是從外
銷導向變為全力專攻內銷市
場。他憑著勤奮的工作,加
上嚴格的品質管制,當埔里
其他許多紙廠都面臨歇業厄
運時,「廣興」卻幾乎成為
提供國內文化用紙的最大供
應商之一。

  與父親共同度過那段慘
澹歲月的黃煥彰說,也因為
要供應各方不同用紙的需求
,所以「廣興」就像賣什錦

「抄紙、烘紙靠的是
技術,而調配原料不
只是技術,而是一門
可以千變萬化的學問
,而且是需要動腦筋
實驗和研究的學問。
」研究紙漿四十年功
夫的黃耀東得意的說
,任何一張手工紙只
要讓他看一眼、摸一
下,就可以知道它成
份和製造的奧秘。而
這樣的本事就是靠著
他的虛心求教及有一
顆想要拆組一切紙的
世界的心,所驅動出
來的。
麵一樣,什麼規格的紙都可以做、什麼用途的紙也都會做,只要有訂單來,
就要想盡辦法做出來供應。「擁有這種技術的應變力,也許是我們能生存下
來的原因之一吧!」

  「品質與信譽的堅持,讓它在眾多廉價紙中仍能屹立不搖。」
黃煥彰道出他所觀察到的日本紙業的生存之道。

  但是面臨同樣危機的台灣做得到嗎?
黃煥彰憂心的說,其實台灣人有一些特性是很難避開這危機的。
首先台灣人沒有日本人那種對一項傳統文化的堅持性,一旦別的行業比較有
利頭,員工第一個想到的是跳槽到「吃好,又輕鬆」的工作上。以十年前那
波房地產大興為例,居然也連帶造成埔里紙業的重挫。當時許多紙廠本來就
難以為繼了,員工一看做建築工比較好賺,甚至連砌磚工人都日領三千五,
因此一窩峰都轉行。紙廠老板抱著比現在多一倍的工資找師傅,都沒人要來
,紙廠自然也倒閉,而這一波倒閉風幾乎使埔里紙業一蹶不振。

   另外台灣難有為維護品牌和信譽而堅持的榮譽感,也是一大致命傷。

為了教育、文化,不是為觀光
  雖然近幾年埔里的產業觀光已成時尚,遊客也都把「廣興」視為觀光點
,但是在黃煥彰夫婦的心裡也逐漸認清:我們只是一個願意開放給人們認識
造紙產業的紙寮,還不是觀光點,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文化推廣的場所」

  觀光,需要有相對的服務條件,也有它營利的目標,但是對於自聘解說
員,而解說導覽一律免費,且存續都尚成問題的「廣興」來說,「觀光」還
是太遙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