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樂觀精神

你想在災後重建中獲得成功,一定要揚棄悲觀,培養樂觀,這樣你才有心力
重新站起來。

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表現出色,事業上成就較好,樂觀的人積極振作,對自
己的前景充滿信心;悲觀的人則被消極的念頭包圍,憂禦症就是它的極至。

悲觀的思想和態度,對生命而言就是一種障礙。樂觀才是生機。

災後你免不了有受創的悲傷,死別的創痛,對許多事情不免有些倉惶和空虛
,悲觀之情油然而生。但是,辛苦的災後重建正等著你,無論如何,你要擺
脫悲觀?我怎會快樂?〕朋友!請聽我說,樂觀不是去享樂,而是對生活與
工作的一種積極性態度,這種態度有以下幾個優點和精神力:

*能激發我們的潛能,獲得成功。
*有益於身心健康。
*能促進人際關係、提升生活品質。
*保持生命的活力。
傳統對成功的看法,認為它由天份和心願所決定。對於失敗的論斷,總會歸
因於才能不足、心願不夠,或者不肯下功夫努力。事實上,許多人的失敗,
不是因為才能和意願,而是由於缺乏樂觀。因此,我們不妨把樂觀視為精神
生活中一項重要的素質,或者更洽當地說,它是一種生命的智慧。

就身體的健康而,悲觀者顯然比樂觀者多病。心理學家沙利曼(Marti
nE.P.Seligmas)說:樂觀思想可增強免疫系統;一些研究者
找了二十六名剛剛喪妻的男士,檢查哀傷期間免疫系統的變化。他們發現悲
慟期,免疫系統的活動減低了。時間漸久,悲慟漸漸過去,免疫系統又逐漸
恢復。這種種現象,對婦女的研究結果也一樣。因此,悲觀這種成期的、慢
性的沮喪和消極態度,使人的免疫系統功能變差。

悲觀使生活的樂趣蕩然無存,生活品質低落,甚至影響人的活力和人際關係
。悲觀的人不容易發展出宏觀的願景和努力以赴的活力,他們的理想和朝氣
,大半被沮喪的心情消耗殆盡。

樂觀才能站起來
社會學家艾爾德(Glen Elder)工作組,長期追蹤美國加州柏克
來和奧克蘭的兒童,從一九三0年代經濟大恐慌時代起,研究持續達六十年
。有些人安然度過大恐荒,有些人則一蹶不振。一組中產階級的女孩,於家
中財富都失去之後,在中年期就從心理上恢復樂觀,站了起來,現在心理和
生理都健康地進入老年期。另一組低階層的孩子,他們一直沒有站起來。艾
爾德的解釋是:

〔晚年過得好的人,是從童年經濟恐慌中,學到厄運一定可以克服;在困境
過後,他們恢復了經濟地位。他們把危機解釋成暫時、特殊的和外在的。到
了他們年老,好朋友過逝時,它們還會想〔我還可以再交新朋友。〕這種樂
觀的想法,也幫助他們維持健康和面對老年。〕

〔相反的,低階層的孩子,沒有在經濟大恐慌後,恢復過來,他們一直都是
窮困的,他們學會了悲觀:認為苦日子是一輩子的事,他們對危機的解釋是
絕望。這種從童年期就學會的悲觀,瓦解了他們的健康、成就和自我觀念。

  樂觀的本質
悲觀或樂觀是一個人對生活遭遇的解釋型態。生活是一個不斷接受挫折和挑
戰的過程,如果我們把它解釋成無奈,覺得有這麼多困難,那就會悲觀沮喪
起來;反之,如果把它解釋成,每一個挑戰後頭,都會有著豐收的喜樂,那
就是樂觀。心理學家沙力曼對悲觀的解釋是

*樂觀的人遇上挫折,總會設法克服;悲觀者認為它由既定的條件造成,只
 能消極的承受。

*樂觀的人把失敗歸因於暫時的、外在條件的原因,把成功歸因於長期努力
 和自己的才華;悲觀的人把失敗歸因於內在的天賦不足或命運不好,把成
 功歸因於一時好運或偶然的因緣。

*樂觀的人碰到挫折,懂得區隔,不會冷漠成全部生活的絕望;悲觀的人遇
 到不如意的事,會蔓延到人生其他方面的是。

*樂觀的人遇到事情出岔,會認為是一次意外,知道亡羊補牢;悲觀者會埋
 怨自己,怪罪別人。

*樂觀者知所努力,悲觀者常覺得無濟於事,碰到困難則採取認命的態度。

  由於悲觀的人,缺乏看出有可為的契機,看不出在挫折和失敗的背後,
仍然有著新的希望、意義和價值。當然也就缺乏奮力嘗試的勇氣,幸運往往
不容易落在他的身上。他們的機會少,所以更加沮喪和無奈。相反的,樂觀
的人能不斷的有新的憧景,為自己打氣,他們相信困難可以克服,所有的挫
敗都只是暫時的失志,而不是永遠的絕望。

  在災區裡,你會發現原住民顯然比一般人要來得樂觀,他們不執著於損
失,甚至懂得嘲弄災難,這是他們文化中的高級智慧,不容易陷入憂鬱;當
然,我也發現災區的當地人,所表現的堅毅和樂觀,比都市人要好。記者訪
問原住民村長說:

〔強震造成山崩地裂,如何是好?〕
〔過去我們一戶一戶散居,現在要蓋臨時屋,大家住在一起,也很難得!〕

  看著他們的樂觀和強健的心靈,我們該明白光明的生活真諦。人只有樂
觀才會有心力重建家園,好好的生活工作,再站起來。

  朋友!你一定要培養樂觀的積極態度,才能讓自己恢復朝氣,給自己力
量,在這次大地震的重創中重站起來。樂觀的態度是可以學的,積極的心智
是可以培養的。

樂觀的人能為自己說好話
樂觀者不會讓一次挫折,泛濫成災,影響到整個人生或一輩子。他們懂得〔區
隔〕,會為自己辯解:

  〔這次災難雖大,損失的是全部人生的一部分,我還有很多,只要努力
還可以再去創造。〕

  〔這個災難令我一無所有,但那只是現在,而非未來一直如此。〕

  〔我失去親人,很痛苦,但我還有一些親人和朋友。〕

  相反的,悲觀的人會因為一次挫折,而視為人生的全部挫敗,以致沒有
信心重新括展新機。

    樂觀的人把挫敗歸因於暫時
  樂觀的人,在受創時,會認為這是暫時原因,他們會對自己說:
  〔這是一時的意外,不是阻絕我努力開展幸福人生永久性因素。〕
  〔這只是暫時厄運,而非永遠走不出來的死胡同。〕
  悲觀的人則正好相反,他們認為那是永恆的創傷,無法彌補和改變。

    樂觀的人不埋怨自己
  樂觀的人,事情出了岔,只把它視為一種意外或失誤,想辦法去克服;
他不會像悲觀者那樣坐以待斃,埋怨自己說:
  〔我無能為力,我絕望!〕
  〔什麼都無濟於事了!〕

  樂觀的人,總是在出岔時,想辦法補救,願意去做亡羊補牢的事,他們
說,〔我可以努力克服它!這就是人生的承擔!〕

  請把握這些要領,打擊你的消極想法,讓它不能得逞,從而發展你的積
極和樂觀,好好的生活,這是生命的真諦,也是每一個人應有的承擔。

  請不要用財富和名利來作為樂觀的誘餌,而是要用愛惜人生,珍惜精神
生活的成長。因為,我們總要捧著這顆樂觀、亮麗;有悲有智的堅固心,去
參望那永恆的本體世界。

  樂觀一點,拭去你的淚水,站起來吧!佛菩薩正在扶持你,上蒼正在保
佑你。樂觀一點,打起精神,站起來把!因為你已恢復了強軔的生命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