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彰 化 市 開 發 沿 革 |
---|---|
彰化市最早是巴布薩平埔族「半線」番社的所在地,在荷蘭人統治台灣時期, 幾乎沒有什麼開發;直到明末永曆年間鄭成功派部將劉國軒率兵鎮駐次此,並 行屯田,此外另有漢族移民由南而北,來此開墾,此地才漸次獲得開發,當時 這個地方是隸屬於明鄭東都承天府天興縣的轄區,後來清廷於康熙22年攻下 台灣消滅明鄭後,有泉州人施長齡、楊志申、吳洛和張振萬等大墾戶,大事招 徠閩、粵佃戶,從事鑿圳築埤,以半線為中心,向四周開墾荒埔。康熙60年 此地設置半線堡,隸屬於台灣府諸羅縣,雍正元年( 西元1723年)因台灣 中部已大致開發完畢,清廷乃劃定大甲溪以南,虎尾溪以北,新設「彰化縣」 取「彰聖天子丕昌海隅之化」之意,當時即以此地「半線街」為彰化縣治。爾 |
後此地發展益速,後因乾隆49年〔1874年〕,清廷在鹿港設正口,准與福建蚶江。〔州晉 江縣〕對渡,使鹿港一躍而成為台灣中部的最大港市,商業日趨繁盛,福建沿海移民經鹿港來「 半線街」者日多,此地乃成為全縣政治、文化、商業、軍事等中心,兼南北交通要衝,盛況可想 而知。因是縣治,故在雍正、乾隆、嘉慶諸年間均設有縣城,起先是種刺竹圍成,而後改為土城 ,最後建為磚城,一直到日據時代才拆除。日據初期,本地改屬台中縣,明治 34年〔1901 年〕 改為彰化廳直轄,明治42年合併於台中廳,屬台中廳彰化友廳,大正九年又改隸彰化郡, 昭和八年本地升為市,合併大竹、南部兩庄,稱為台中州彰化市。 1945年戰爭結束,升格為 省轄市, 1945 年再調整行政區,又降格為縣轄市,以至於今。 |
---|
|
古 蹟林 立 的 半 線 街 | |
---|---|---|
據統計,彰化市現存一、二、三級古蹟共有十一處,其數目直逼台南市,居 全台第二,其中一級的古蹟有孔廟──建於清雍正四年,與台南、台北孔廟 合稱為台灣三大孔廟。二級的古蹟有嶽帝廟(元清觀又叫天公壇)──建於 清乾隆28年,目前全台灣唯一以「觀」為名的神廟,奉有玉皇大帝的巨像 一尊(本島廟宇大多供奉其神位或香爐而己)。威惠王廟(聖王廟)──建 | ||
於清雍正11年,是全台53年開漳聖王廟中,殿宇最古雅,神像最莊嚴的一座,山川的門青石龍 虎牆,全島罕見聖關公,現已整修完峻。三級的古蹟是觀音亭(開化寺)──建於清雍正二年,為 彰化建縣後最早興建的寺廟,供奉觀世音菩薩。西門福德祠──建於清嘉慶16年,供奉土地公, 是原彰化城四城門旁的福德祠中,未經變動的一座。節孝祠──建於清光緒13年,為本島僅存的 一座節孝祠,供奉清代本島中部地區的貞節烈婦。定光佛廟(汀州會館)──清乾隆26年建,供 奉汀州永定縣鄉土神──定光古佛,為本島現存兩座定光佛廟之一。慶安宮〔銀同吧廟〕──建於 清嘉慶22年,乃泉州移民所創建,供奉神醫保生大帝。懷忠祠( 十八義民廟 )──建於清雍正1 0年,供奉協助官方擒匪而捐軀的十八位鄉勇,欽財懷忠,春秋祭享。南瑤宮──建於清乾隆三年 ,以供奉媽祖香火於彰化南邊的磚窟內而得名。綜觀上述十一處古蹟,我們大致可歸納四項特色及 其代表意義: |
一、 |
所有古蹟清一色均為廟宇,沒有民宅或其他牲質的古蹟。而這些寺廟中 ,除了儒家的孔廟外,其餘都是傳統宗教廟宇。神衹是民眾精神信仰的 寄託所在,亦因其神格的靈通偉大,故廟宇建築自然成為民間建築的精 萃所在。清廷於康熙22年消滅了明鄭之後,對台灣實行了長達190 年的嚴厲海禁,禁止閩、粵沿海民眾偷渡來台,但大陸移民偷渡來台者 依舊不少,這些先民先是昌險偷渡,靠著簡陋的航海工具,落伍的航海 |
![]() |
---|---|---|
技術「驚渡」澎湖黑水溝,僥倖平安抵台後,又得面臨癖瘋之氣、毒蛇猛獸、天災疾病和番害 的侵襲,前途未卜,惶惶不可終日,因此為了保估自己身家牲命的安全,大陸移民來台時,總 會把故鄉奉祀的神衹,分靈或乞其香火袋,隨身攜布以求神估,來台後就把這些神衹簡單供奉 或懸掛於所居田寮內,等到生活安定下來後,就集資蓋廟來供奉神衹,以還願酬神,這些供奉 不同神衹的各種廟宇,從此就成了各角頭民眾信仰的中心。故彰化市這些「古蹟」廟宇,正印 證著早期移民的地緣關係和信仰淵源。 | 二、 |
十一處古蹟中,以建造於清雍正年間者為最早,數目也最多,共有五座。隨後乾隆年間又蓋了 二座,顯示此地自明末清初以後,即已陸續開發,加上雍正元年成立彰化縣,設縣治於此,繁 盛富庶情況可見一斑。 |
三、 |
這些廟宇大都供奉閩南地方的神衹,未有粵籍的三山國王,顯示早期至此的墾民,均以閩籍為 主,另由其他資料佐證得知,來此的閩籍移民中又以淬州籍為多,因為這些寺廟中,屬於泉州 籍者只有慶安宮及嶽帝廟而已。 | |
四、 |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廟宇中有一部份至今仍沿襲古風,每年舉行祀典禮儀,如孔廟每年教師節的 祭孔大典,以及全台僅存的節孝祠,每年一度的春季節孝祭,從未間斷過,這是別處罕見的特 色。 |
|
重 視 並 有 效 管 理 運 用 古 蹟 | ||||||
---|---|---|---|---|---|---|---|
探諸彰化市古蹟,我們可發現下列缺失: | |||||||
一、 |
由於民眾不識寶,糟蹋了不少古蹟,諸如:實施都市計劃時,有關人員 漠視古蹟,不惜將之截削或拆毀,令人婉惜。如原有的彰化縣城已全毀 ,四城門土地祠外,其他三處都變動過,而僅存的這土地祠,也因中華 路的幾次拓寬,兒是帕子被摘,最近連脖子也被截掉了。元清觀的各側 | ||||||
因日據時代開闢馬路,後殿右側及山牆被削掉了三分之一,原本勻稱的宮殿式建築,剩得不倫不類 。位於八卦山麓的節孝祠,最近因公園路的拓寬,馬路逗近廟簷,廟哉全失,還有於1978年耗 巨資整修完工的孔廟,在日據時代因道路的拓寬,原有禮門、義路、萬仞宮牆及半月池均已被拆除 、填平,僅剩今日的規模。 | |||||||
二、 |
整修完峻之古蹟,未能有效的運用,殊為可惜:如政零動用巨資整修完成的一級古蹟──孔廟 ,長久以來,除每年一度的教師節祭孔外,幾乎沒什麼作用,前門深鎖;外地人鮮少知曉可從 側門進去參觀,平日只見一些老人在那兒泡茶、聊天而已。有關當局應可在不毀損古蹟的大前 提下,發揮其情境教育的功能。另外整修完成的尚有嶽帝廟名關帝廟,也望有關單位善加運用 。 | ||||||
三、 |
古蹟管理未臻周廷:根據探討所知,這些古蹟除孔廟管理維護相當良好外,其他管理較為鬆散 ,造成古蹟前攤敗聚集,甚至騎樓被占用的情形,如報載懷忠祠內淪為地下工廠,門口變成自 行車修理場;節孝祠內設有幼稚園..。古蹟管理不善易遭損毀,內中古器物更易遭竊,故有 關單位該作周廷妥善的管理維護才好。 |
觀 光 古 蹟 和 文化 建 設 的 推 展 | ||
---|---|---|
儘管彰化市在終戰初期會一度為省轄市,且地理上是山海線鐵路的交會點,又有高速公路、縱貫公 路經過,交通至為便捷,然其發厝卻受限於狹隘的腹地,加上鹿港港口淤塞的影響,促使發展的腳 步遲緩許多,甚至淪為台中市的衛星城,如何開發其潛力,調整叔展的方向及步代,實是當前的一 大課題。
彰化市擁有如此豐盛珍貴的古蹟資源在文化發展及觀光環境上是相當有利的條件,因此循著這個方 | ||
![]() |
一、 |
配合古蹟發展觀光旅遊活動,增設文化觀光專車:將此十一處國家古蹟, 由點聯成觀光路線,配合八卦山風景區或擴及鹿港古蹟區,佐以彰化市的 特產、小吃,必定使觀光客飽餐一頓豐收的文化之旅。而推展的步驟首先 必須將這些古蹟整修,加以標示、解說 〔最好有定點解說或沿途導覽人員 〕 ,另外配合文化中心、社教館的各項定期、不定期的文物展覽,還有八 卦山大佛嫁遊樂園嫁公園等名勝,將之列成精美觀光卡,內中古蹟名勝的 |
地點、路線等標畫清楚,好讓遊客循線遊覽。此外最好規劃增設文化觀光專車,專行駛此路線,車票 的設計可仿交遊樂區的門票,背後加印遊覽古蹟、名勝路線。此外更可配合動態的民俗藝術表演,如 最近奉准在彰化市設立的「南北管獻曲研究中心」(地點未定,但未來當是個理想的表演場所);又 加在文化中心廣場或較大的廟哉,舉辦現場揮毫,必使觀光內容增色不少。而高水準觀光飯店的建立 ,亦是配合著無煙囪的工業──觀光業,應是促進發展的一帖良藥。 | ||
---|---|---|
二、 |
舉辦示範祭典:前幾天報上曾刊載苗栗縣某一寺廟舉辦示範祭典,成效良好,我們不妨亦選定 香火鼎盛的南瑤宮或別具一格的節孝祠,安排一場既不鋪張,又不流於低俗的簡單隆重示範祭 典,導引民眾走向正確、虔敬的祭神活動,以改善目前著重熱鬧喧嘩,祭神卻而漬神的歪風。 | |
三、 |
將古蹟運用為民眾聚會、休閒或運動場所:在綠意貧乏的都市,有些寺廟擁有寬大的廟哉、房 舍及大片的綠樹蔭,好好規劃運冉當是附近居民(角頭 )休閒、早覺運動或村里民大會的最佳 場所。 | |
努 力 承 先 , 積 極 啟 後 | ||
由半線的古蹟群,我們不難發現,此地的文化根柢是如此地深厚,我們在自豪於擁有如此豐富的文化 資產之餘,更應積極去重視它、維護它,使彰化市後代的子子孫孫得以尋根溯源,在緬懷先人篳路啟 林之際,當亦期許自已,以再造更進步繁榮的彰化為職志。 |